作者:台北榮總 復健部 王寧儀 醫師

正是需要這堂課的時候
正好最近在寫 case report,苦思於圖片該如何優化與呈現之際,好巧不巧,手機的 Facebook 就跳出了《圖與圖說工作坊》的資訊,隨即報名了課程,滿心期待課程到來。課前先瀏覽了課程的大綱內容及講者,看到蔡校長獨挑大樑,想必是精彩萬分,絕無冷場。
原以為圖片的處理須使用一些高超的軟體,或是要學些繁複的繪圖步驟,沒想到只要簡單且平易近人的 PowerPoint 就足夠。既省下那些昂貴軟體的費用,也省了重新學習操作軟體的燒腦過程。

作者:台北榮總 復健部 王寧儀 醫師

正好最近在寫 case report,苦思於圖片該如何優化與呈現之際,好巧不巧,手機的 Facebook 就跳出了《圖與圖說工作坊》的資訊,隨即報名了課程,滿心期待課程到來。課前先瀏覽了課程的大綱內容及講者,看到蔡校長獨挑大樑,想必是精彩萬分,絕無冷場。
原以為圖片的處理須使用一些高超的軟體,或是要學些繁複的繪圖步驟,沒想到只要簡單且平易近人的 PowerPoint 就足夠。既省下那些昂貴軟體的費用,也省了重新學習操作軟體的燒腦過程。

作者:台北馬階醫院 內分泌科 梁博智 醫師
常看到新思惟的課程訊息,其實每一次看到推出的課程,光看名稱都讓我想一個衝動立馬報名參加,但礙於住院醫師時期頻繁的值班與臨床 loading、犧牲周末時間、沒心情……等拉哩拉雜的理由,雖然看到朋友參與後的心得與成長,自己還是一次又一次的放掉報名機會。
但這次真的忍不住了,最主要是因為自己手上卡關已久的一篇 case report,在影像後製處理的部分,自己都覺得這樣的圖片呈現不太對,但又說不出是什麼問題、應該怎麼改,指導的學長雖很樂意討論,但對於影像處理和圖示技巧也沒有太多經驗。

作者:中國附醫 血液腫瘤科 連銘渝 醫師

周六清晨的高鐵,有種莫名熟悉的擁擠感,記憶畫面紛沓而至,很奇妙的感覺。上課之前整理著檔案夾,距離第一次上新思惟的課已經四年過去,一樣熱情的招呼,一樣貼心的課前安排,一樣匠心獨具的講義。
這次的工作坊題目很有趣,圖與圖說。圖很重要吧?千言萬語,比不上一圖入魂吧?但是沒有人開授這種課,只能靠前輩們的口耳相傳、自己的盲目摸索,很多時候自以為嘔心瀝血的傑作,就因為圖和圖說的細節疏忽,在關鍵 5 分鐘裡立刻中箭落馬,淪為 reviewer 書桌上的角落生物!


作者:嘉義長庚 耳鼻喉科 蔡明劭 醫師

入新思惟學校以來,已經把所有研究相關課程都上完了。在這些研究課程中,我學會了如何尋找研究主題、研究設計及執行的概念、如何運用軟體工具製作統計圖表,及如何撰寫論文的四大段落。
然而,過去並沒有一門課程是聚焦於醫學影像及照片的處理。很幸運的,盼到了蔡依橙校長首度開辦的《圖與圖說工作坊》,這主題正符合我的需求,加之蔡校長特優的教學口碑,於是我毫不猶豫的刷卡報名。

作者:陽大附醫 急診科 曹建雄 醫師

不管在哪個行業,都有個突飛猛進的方法,那就是跟對老師,跟著強者走。強者能把他踩過的地雷直接和你說,地雷長得方的圓的,裡面的炸藥量有多少,可以把你炸多高,能一五一十全部說給你聽。
強者之所以為強者,不但因爲曾經深受其害,現在也是地雷製造者(reviewer)。蔡校長是醫學影像方面的強者,也是國際期刊審稿的 reviewer。所以,所有可能碰到的眉眉角角,他以作為 reviewer 的第一人稱角度親身來剖析,哪些地方的不精準,可能導致 reviewer 的「不開心」,進而遭到 reject。